Skip to main content

创业青年

小心野外毒菇!

11-09-2020

小心野外毒菇!

最近,港人对于在野外或路旁寻找菇类的兴趣渐增,大部分自然爱好者对菇类各异的形状、大小、颜色及类型感到好奇,有些人士则对食用菇类更加热衷。因菇类辨认绝非易事,而许多菇类的食用价值仍然不明,因此应避免试嚐任何自行采摘的野生菇菌。

观赏菇类应注意的事项:

1. 切勿在郊野公园或野外采摘菇类进食。因为菇类品种繁多,外观特征容易混淆,而且大部分菇菌品种的食用价值不明。

2. 切勿进食路边种植范围或市区公园采摘的菇菌。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壤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毒污染物或杀虫剂,使该些野菇受到污染。

3. 不要根据坊间传闻(如仅靠简单的测试或外观颜色)辨别该菇类是否可供食用。因为致命毒菇的颜色往往是平平无奇的白色、黄褐色或褐色。

4. 切勿进食任何未经彻底煮熟的菇类(包括在野外采摘及市场购买的)。未经煮熟的菇类内可含有一些引致身体不适的化学物质,如联氨类。

5. 许多同时具有膜质菌环、大型菌托或菌盖覆有鳞片或疣点的菇类都有毒。

6. 在野外触摸任何菇类后,应彻底清洁双手。

7. 如进食菇类后身体不适,应尽快求医,并建议患者在求诊时带上未经烹煮的菇菌样本。

按此了解更多关于香港最常见的九种毒菇品种,认识更多其外观特征、所含毒素及食用后的发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