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创业青年

自己山径、自己修 (渔农自然护理署)

30-10-2020

自己山径、自己修 (渔农自然护理署)

「希望透过山径义工工作坊这个活动,让市民认识我们山径维修和管理工作。」渔农自然护理署效野公园主任杨辉辉说。

「你没有想过于一次工作坊后,一群人流了汗水,然后大家便开始珍惜大自然,亦会协助宣扬正面信息,这个是一个爆炸性的成效。」他说:「最大的满足感是可以连结一群人,透过活动与大家交流,建立信任。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鼓舞的。」

香港拥有美丽的郊野公园,其中有总长达500公里的山径网络,四通八达,将公众人士引领到郊野环境,享受郊游的乐趣。

山径长年受雨水冲刷,加上近年行山、跑山活动大增,维修山径的需求亦大增。负责建造、管理和维修山径的渔农自然护理署面对很大挑战。

他们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让同事传承工艺之余,亦教育市民保护和一同修筑以用家为本的山径。

渔护署建造和维修山径时,一直采用「无痕山林」的原则,主要由部门前线员工以简单工法,因应地理环境修筑山径,并尽量就地取材,利用天然物料进行维修。

杨辉辉说:「在 2016 年的时候,民间团体『山径石屎化关注组』对政府在郊野环境使用水泥修筑人行步道引起很多讨论。」

「于是我们署方 ─ 渔护署,因应公众关注而举办活动,并与相关的机构沟通,亦举办一些山径工作坊。希望透过工作坊让市民、义工可以更了解我们山径管理及维持的工作。」

计划由最初交流会、公众论坛,发展到教育公众修筑山径的理念,再邀请义工实地参与建造及维修。让市民一面了解山径损耗的原因,一面学习维修山径的工法。

渔护署郊野公园山径「远筑」队,动员了近五百名义工人次参与山径维修工作坊。在渔护署维修技师指导下,亲自修筑山径,协助渔护署持续地改善山径设施,并推广「自己山径自己修」助人自助精神。

义工颜颂文说:「我之前参加毅行者,我在行山的时候都没有发觉山径需要维修的地方,与很多香港人一样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到后来才发觉原来在背后有一群人进行维修的工作,我才能拥有一条美好的山径让我们享受。」

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农林督察陈嘉丽说:「义工们眼看我们维修山径时的辛劳,就令到他们很欣赏我们的付出。部分义工在工程完成后更表示会小心使用及愿意一起维护、养护山径。同时亦发现,原来香港的用家、市民都充满热诚。无论是多么辛苦,都愿意牺牲星期六、日的假期来维修山径,所以我们同时觉得很感动。」

计划透过公众参与,除了让公众体验修筑山径,教育公众明白保育山径的重要性之外,长远亦希望培养民间义工力量,持续参与山径保育工作。

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农林助理员李马佛说:「义工们本身都很珍惜这些山路,所以一点即通。他们的动力很大,人数很多。我们这个行业,技术就还好,最难就是搬运。搬运需要大量体力及人手。我们现时的人手分配方面,义工队的人数非常多,做得很好。」

义工萧兴和说:「每次当义工的时候,都会对大自然有所反思。到底人和大自然的关係是什么呢?究竟是一个破坏者,一个管理者,还是想做一个守护者?」

杨辉辉说:「我们每一次与义工交流、沟通都能看见,其实他们开始认识我们的工作,亦对我们的工作有所认同,彼此都建立了信任。我们期望可以再训练更多义工,希望长期培养这方面的力量,让他们都能共同管理山径,保护我们天然的资源。」

计划推行了三年,修筑了 550 米的山径。本地环保团体《绿惜地球》更自发申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协助推广山径保育和训练义工。

另外,亦有其他环保团体及制服团体因为认同计划的意义,而与渔护署洽谈长远合作。

(观看更多,请浏览优质公共服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