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创业青年

公营房屋的减音窗及减音露台 (房屋署、环境保护署、屋宇署)

28-10-2020

公营房屋的减音窗及减音露台 (房屋署、环境保护署、屋宇署)

「香港人多车多,交通嘈音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开始思考,可否利用创新科技解决这个问题。」环境保护署高级项目主任杨国良说。

「改良香港过去常用的双层玻璃,设计这种『减音窗』。我们做了一种窗,在实验室测试数据,又与房屋署的同事一起研究,亦有邀请屋宇署同事参与窗的设计。三个部门在这方面一起合作。」

他说:「至少有 20 个房屋署的工地,将会使用减音窗。当然,现在落成的几个地盘已在使用中。开心之处就是当住户说:『我们真的不用关窗,很凉爽,但嘈音真的减少了,多谢你们』。听到这句,实在沁人心脾。」

香港人烟稠密,城市活动难免製造噪音,为市民带来滋扰。道路交通噪音往往是个大难题。为此,房屋署联同环境保护署及屋宇署共同策划应用于公营房屋的「减音窗及减音露台计划」。

位于油丽邨的信丽楼,部份住户的座向面对交通繁忙的东区海底隧道入口,附近亦有石矿场及建筑地盘。房屋署在单位安装减音窗,以减低噪音对住户的滋扰。

住户罗先生说:「我曾于晚上时打开隔音窗,都听到嘈杂的汽车声。把窗关了就静很多,一觉睡醒到天亮呀。白天就打开窗,既通风,又环保,很凉快,更少开了冷气机。」住户罗先生很欣赏减音窗的设计,既可以隔音,也容易打理。同样住在信丽楼的冯先生则认为设计照顾到住户的需要。另一个住户冯先生说:「它多了一层玻璃阻隔,晾衣服的时候,我便把减音窗拉过来。这两个窗都可以打开的,就这样往上推。」

减音窗的设计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它的面世过程一点都不容易。由房屋署、环境保护署和屋宇署三方合作,运用创新技术,采用「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终于成功落实应用。

房屋署建筑师倪佩茵解释:「房屋署会善用土地资源,在每一个项目都会地尽其用,充分发挥土地潜质,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居民提供一个有质素的居住环境。而缓减交通噪音的影响,就是我们其中一个重要目标。」

一直以来,香港的楼宇设计往往受到交通噪音影响而作相应调整。2009年,房屋署、环境保护署和屋宇署携手研发各种减音的措施。

环境保护署高级项目主任杨国良说:「我们利用这个简单类似双层玻璃,而中间的部分则采用通道形式。利用吸音及折射、反射原理达到减音效果。我们利用这个概念于实验室做出一些模拟,所得的成果相当之不错。于是我们邀请了房屋署的同事分享所得的成果。他们发觉原来可以有应用的用途。」

屋宇署屋宇测量师郑金明说:「传统上,隔音和通风是两样不同的东西。达到隔音,但通风方面就未必理想;相反,如果有良好通风,隔音又未必能做得到。我们希望可以研究到一个标准的减音窗设计,又可以达到法例上对通风方面要求的效能,亦都可以做到隔音,同时又可以用于不同的地方。」

确定了由窗户入手去缓减交通噪音问题后,三个部门从设计、采用的物料、法例要求、用家需要等不同方面入手,不断进行各种测试、收集数据、修正并改良设计。减音窗方案逐渐成形。

倪佩茵说:「我们期间要製作实地模型,就在新蒲岗做了一个与真实单位一比一的模型进行测试,以证实减音窗的设计真的可以减低交通噪音。同时,亦可以保持室内空间空气流通、采光及其他我们考虑的因素。」

经过跨部门团队不断的努力,减音窗终于面世。于 2017 年入伙的景泰苑,由于位处交通繁忙的地段,就成为第一栋全面安装这种窗的公营房屋。减音窗在2018 年正式引入在公营房屋的构件式单位设计之中。

杨国良说:「不同的屋苑、不同的座向,我们都有不同的考虑。例如这里,我们有吸音棉,这个增加了减声效果。整体来说,我们经过测试及实地现场的验证,最高的减音分贝可以去到八个分贝。一般来说,如果车的流量减少一半,就能减少三个分贝。由此可见,效果相当理想。」

由房屋署、环境保护署及屋宇署合作研发的减音窗的设计及概念,都能应用在露台建筑上成为「减音露台」。三个部门在减音窗和减音露台上的合作,是跨部门创意和协作的示范。房屋署未来将继续利用减音窗和减音露台设计,达至善用土地及增加可建单位数量。

(观看更多,请浏览优质公共服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