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创业青年

#建筑

搜索结果: 18

电子书推介:城市一隅 – 特色建筑

如欲浏览下列电子资料库内的精选文章,你可以透过电子账户、或图书证、或已登记使用图书馆服务的智能身份证、及密码登入。如未领有香港公共图书馆之图书证或电子帐户,请按此浏览香港公共图书馆网页了解申请详情。 《图释香港中式建筑》简介:《图释香港中式建筑(第二版)》以浅白文字,逐一解构香港现存的中式建筑背后的故事,细说当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建筑用途,并附以近六百幅本港中式建筑物的细部图片作参考。读者可按图索骥,遍游全港,展开深度的建筑文化考察之旅,从中透视香港本土特色,以及蕴含其中的传统中国文化面貌。   作者:苏万兴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出版;香港联合书刊物流发行,2020纸本书:图书馆目录供应商:HyRead电子书(回页顶)《城市地标:殖民地时代的西式建筑》简介:文物建筑是城市的标誌,亦是历史的活见证,当中满载了市民的集体回忆。随着城市发展,今天香港侥倖留存下来的文物建筑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本书以香港历史发展为脉络,串连殖民地时期各主要地区的主要西式建筑,包括行政、军事、法治、医疗、商厦和会所等不同类别,当中绝大部分是法定古蹟或评级建筑,以引起大众注意这些地标,从而了解香港如何走过这百多年的路。   作者:陈天权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出版;香港联合书刊物流发行,2019纸本书:图书馆目录供应商:SUEP电子书(回页顶)《香港筑印》简介:香港不少建筑屹立于城市多年,已成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本书以细腻的笔触与绘画,勾勒出香港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还以相片展现它们今天的面貎,在多角度的重塑下,一砖一瓦流露着人情味与质感,让读者追忆香港旧日生活之外,也能凭藉建筑物的变迁,见证时代的更迭。作者:冯俊键出版社:非凡出版;香港联合书刊物流发行,2020纸本书:图书馆目录供应商:SUEP电子书(回页顶)《Future Cities: Architecture and the Imagination》简介:(请参阅英文版本)作者:Dobraszczyk, Paul出版社:Reaktion Books, 2019供应商:OverDrive eBook(回页顶)《A History of New York in 27 Buildings》简介:(请参阅英文版本)作者:Roberts, Sam出版社: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9供应商:OverDrive eBook(回页顶)(资料由香港公共图书馆提供)

般咸道官立小学列法定古蹟

走在般咸道上,大家有否留意到一所白色的校舍,弧形的外墙,线条简单,但极具特色与美感。这幢战前落成的建筑已有80年历史,昔日为专上学院校舍,现时为般咸道官立小学校址,一直用作教育用途。政府今年七月宣布把校舍列为法定古蹟。校舍80年般咸道校舍建于1940年至1941年,为香港首间全日制师范学院—罗富国师范学院的旧校舍。日治期间,学院关闭,校舍被日本宪兵用作总部,及至1946年重开。学院1962年迁往沙宣道,般咸道校舍由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使用,直至1971年书院迁往沙田。1973年完成翻新工程后,校舍交还当时已易名的罗富国教育学院作分校,直至学院1997年併入香港教育学院并迁往大埔新校舍。自2000年1月起,这幢历史建筑一直为般咸道官立小学校舍。现代流线型风格建筑古物古蹟办事处执行秘书萧丽娟介绍,校舍主楼楼高三层,以混凝土建造,另建有地库;建筑呈E字形布局,中间部分狭长,两端各有附翼,左右对称。主楼的设计是现代流线型风格建筑的典型例子,特点是多用曲线及横线,着重功能,极少装饰。建筑物最富特色的是面向般咸道的弧形外墙连中央旋转楼梯,而主楼内的木门、木/钢框窗户及其小五金、意大利批盪作饰面的水泥阶砖,以至木地板,均为具历史价值的建筑构件,并保存得十分良好。主楼地库曾作防空洞般咸道校舍一直用作教育用途。现时主楼外墙正门入口仍隐约看到昔日「罗富国师范学院」英文名称的痕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主楼兴建时,地库设有两个防空洞,各有气闸,亦可作逃生出口之用;现已用作图书馆和活动室。这种防空洞的设计在香港现存的历史建筑中颇为罕见。校方致力推广文物保育保育香港的历史建筑,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民间的参与亦十分重要。般咸道官立小学在校内致力推广文物保育。本身为罗富国教育学院校友、现任般咸道官立小学校长的万丽英说,校方特意在校本课程中加入历史建筑元素,加强学生的保育意识。该校小六毕业生 袁叡澧分享说,参与专题研习加深了他对保育历史建筑的认识,以及对学校历史及建筑特色的了解。致力保存校内文物另外,罗富国校友会前会长冯源介绍了学校另一个历史印记。他说,以法国物理学家Jean Bernard Léon Foucault命名的傅科摆(Foucault Pendulum)是学校兴建时安装的天文装置,以证明地球自转。傅科摆自旋转楼梯顶部吊下,除增加同学对物理的兴趣,也像一个图腾,为校方悉心保存的其中一件校内文物。万丽英校长说,校方一直教导学生小心保护文物,例如在窗户张贴通告或学生作品时,同学们会用鱼丝把物品挂起,避免损坏具历史价值的窗户。诚然,保育历史建筑不能单靠政府投入资源,当中必须与社会各持份者,包括私人历史建筑业主及广大市民携手合作,才可以加强社会整体对历史建筑保育的认知和重视。(短片由发展局提供)

重建后的西楼角花园

香港人烟稠密,闹市中的公园无疑是一处宁静角落,让人远离烦嚣,并促进健康生活。位于荃湾市中心的西楼角花园经重建后,无论内外均令人耳目一新。建筑署的同事,会介绍如何运用创新的设计意念,令原本瑟缩一角的旧式公园,「变身」为市民喜爱的休閒活动空间。把隐藏的公园「打开」西楼角花园建于1987年,占地2 748平方米,虽然邻近荃湾港铁站,但由于缺乏与港铁站出口及区内行人天桥网络同一水平的直接通道,使用率一直偏低。重建工程2016年11月展开,建筑团队其中主要的考量,是如何把隐藏在大厦群中的公园「打开」,让它重现大家眼前。建筑署建筑师卢宜璋说,重建前的公园被大厦包围之外,四边均有一幅2.5米高的围墙,建筑师藉重建拆掉围墙,改以约1米高的绿化屏障把公园和附近道路隔开,令景观更开扬,社区空气更流通。把公园「升高」提高通达性另外,在设计公共休憩空间时,其通达程度十分重要。为解决进出西楼角花园的不便,建筑署把半个公园「升高」,兴建一个平台花园,连接区内行人天桥,直通港铁站出入口,令公园四通八达。公园其中一条接驳天桥为设计独特的行人吊桥,吊桥连接青山公路现有行人天桥,直达交通交汇处和巴士总站。由于公园分上下两层,两旁均增设多条楼梯,方便市民上落。玻璃倒锥天窗设计特色重建后的西楼角花园,从外到内都有不少变化。卢宜璋说,当区一直有要求增设位置便利的室内场所,以举办中、小规模活动,故建筑师特别在平台花园下兴建一间多用途活动室和一个有盖多用途场地,以配合社区的需要。走进室内空间,前厅设有一个别具特色的玻璃倒锥天窗。倒锥天窗是整个项目的设计焦点,不但有助通风,引入日光照明,还把室外的景观带入室内,增加空间感。用料带出自然柔和感觉就建筑材料方面,建造团队以清水混凝土和中国传统的窑烧青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以木条装饰室内墙壁和屏风,给人自然、柔和、舒适的感觉。另外,室内高楼底的设计,有利自然风的输送,减少使用空调;日光亦透过玻璃和天窗进入室内,有助减少照明耗电,同时提高室内空间感。此外,公园的设施,亦经建筑团队细心设计,例如在花槽旁的座位上加设扶手和椅背,以便长者撑扶及安坐。荃湾闹市中的绿洲处理热岛效应是建筑设计中主要的挑战。建筑师在重建项目上引入绿色建筑设计,融入绿化元素,例如在公园中央设置攀爬植物网,以增加绿荫;精心设计的整体规划,还包括保留园内13棵原有的树木,渉及不同品种,并栽种灌木和草地,为市民提供遮荫的地方,亦为荃湾闹市营造一片绿洲。建筑署高级建筑师曾伟伦说,重建后的西楼角花园,除提供舒适的休憩活动空间,还为社区注入新活力,成为区内居民玩乐、休息和聚脚的好地方。(短片由发展局提供)

海下游客中心建筑特色

位于西贡西郊野公园的海下游客中心是一个甚具设计特色的建筑物。中心的设计意念源自传统村庄的布局,并着重与大自然融合,为游客提供悠閒、舒适的活动空间。海下游客中心位于郊野公园内,为树林所环抱,周边景色优美。建筑署高级工程策划经理许龙年说,中心旁边的行山径连接附近拥有丰富海洋生物的海下湾海岸公园,步行只需约十分钟;另外,中心设有多用途室,可作举办与海岸公园有关的展览及其他活动,前方则是一片大草坪,让游人可在草地上野餐或閒坐。现时,海下游客中心已经开放予公众参观。设计概念源自传统村庄布局谈到建筑特色,建筑署高级建筑师刘天行说,团队的设计概念源自传统村庄的布局,「因地制宜」而兴建,不同的设施因应地势和现场环境而配置,打破以往把所有设施放在一个四方盒子建筑物内的做法,例如把多用途室、管理员办事处及接待处分别设于用地两旁,围绕中间的草坪;办事处后面设置有盖的长廊、小庭院等,各式的迴廊和庭院紧凑地交织在一起,重新演绎传统村落穿梭于小巷当中的气氛。让大自然与建筑物融合刘天行说,在设计游客中心时,建筑师会思考如何配合周边美丽的自然景色,让游人感受到大自然环境,其中,游客中心在布局上,刻意避开并尽量把树木原地保留下来,让游人可在树荫下野餐和休憩。另外,设计力求通透明亮,将室外大自然景观引入室内,例如多用途室以玻璃亭子的模式设计,令处于室内的人可看到外面的草坪;同时,敞开玻璃门后,室内外空间得以连贯,让游人在室内参观展览或进行其他活动时,也有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用料带出质朴自然感觉至于物料的运用上,亦尽量配合大自然的风格。游客中心的外墙运用了清水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利用有木纹的模板製成,给人质朴、自然的感觉。建筑师亦多运用木条作屏风,有助降低室内的温度和通风,加上木造的地台和天花,带给游人自然凉快的感觉。此外,中心引入了多项可持续发展设施,包括:太阳能发电板及灯柱,补助中心的用电;雨水收集及循环再用系统,减少浪费用水;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自行处理製造的污水;以及可供公众人士使用的饮水机。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海下游客中心写意地郊游,欣赏香港独有的自然美景,同时感受建筑师为大家用心设计的户外康乐设施。(短片由发展局提供)

建筑署用心设计 食环署天幕街市

位于天水围的食环署天幕街市(前称天水围临时街市)早前开幕,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项目由构思、拨款、兴建以至落成启用,仅仅用了约一年的时间,令市民和租户早日受惠。建筑署的同事,会讲解他们如何迅速完成该项目,并分享街市的建筑设计特色。建临时街市方便居民行政长官在《2018年施政报告》提出在西铁线天水围站对出的天福路路段兴建新公众街市。由于兴建永久街市一般需时六至七年,政府在2019年10月公布,在附近天秀路公园旁的空地设立临时街市,以期在新街市大楼工程完成前,让市民有多一个购买新鲜粮食的选择。开始施工遇上疫情爆发建筑署高级工程策划经理陈敬德说,为了令天幕街市尽快完工,各部门在多方面携手合作,包括商讨街市的布局安排、解决技术和环境问题,以配合食环署的营运操作等。承建商去年一月开始施工,但正正遇上新冠疫情第一波,内地厂房临时关闭,建筑材料供应亦紧张,幸而工程团队即时作出应对,灵活调动施工程序,承建商亦与供应商紧密联繋,作应变安排。他很庆幸有这队高效能团队,令项目在疫情下仍能于指定时间内完工。约一年建成启用在施工方面,建筑署高级建筑师曾伟伦说,一般街市由计划至完成需约六至七年。然而,为配合地区需求,尽早建成临时街市,署方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建筑物大部分组件先在厂房预製,然后运往工地装嵌;上盖则采用「供製造和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简称DfMA),避免「落石屎」等湿施工方法(wet trades);地脚采用突出地面的设计,减少挖掘工作,缩减施工时间和便利兴建,令天幕街市只需一年时间便落成启用。建筑设计一丝不苟虽然天幕街市是临时街市,但工程团队在设计方面亦做到一丝不苟。建筑署建筑师卢宜璋表示,他们的目标是从美观、实用和舒适中找到平衡,设计着重自然通风和采光。街市中央高楼底的中廊及两旁开放式的设计,令日光进入室内,减低照明耗能,亦遮挡太阳直接照射,令使用者更加舒适。此外,街市直条的平面布局有利对流风,令街市空气流通及凉快。斜屋顶则是基于香港多雨水的天气而设计,适合去水。设多个出入口方便居民天幕街市有36个固定摊檔,加上四个临时檔位,共提供40个摊檔。街市行人通道十分宽敞,并设有无障碍设施,而主要出入口位于街市的东西两方,另有四个副出入口,方便居民从公园、附近民居或车站进入街市。建筑物两旁则设有绿化设施和长凳,方便长者和居民购物后稍作休息。街市亦用了柔和的木系色调,配合天花不同的主题色彩—蓝、橙、绿,与摊檔售卖的新鲜食物互相呼应。把科技带进社区另外,在疫情下,为了让市民放心逛街市,工程团队特别引入新技术,与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简称NAMI)和香港科学园的创科公司合作,在摊檔之间安装防污抗菌的陶瓷板,亦把「纳米涂层」技术应用于通风位置,减少尘埃积聚,以及安装智慧垃圾回收机等,把科技带进社区,同时为创新科技提供实地试点,推动本港科技发展。受租户市民欢迎街市启用至今整体运作畅顺,售卖蔬菜的租户林小姐说,每日下午三时至六时,是人流最多的时候,加上街市环境舒适,吸引不少街坊捧场。开市一个星期,她已有许多熟客。售卖干货(模型)的租户陈先生说,街市环境清洁整齐,故有家长会带小朋友前来购物,适逢他的摊檔在圣诞假期开市,故生意不错。街坊梁太亦表示,街市货品种类繁多,加上位置方便,日后会再来光顾,购买日常所需。街市是市民购买新鲜粮食的主要途径之一。建筑署的同事带领工程团队,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做好街市的设计,并与各部门同心协力,令工程迅速地完成,为市民提供便利。(短片由发展局提供)

【非遗系列】戏棚搭建技艺360°影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片製作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于2019年合办「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影片製作计划」,同学透过深化课程製作7套介绍本地非遗的360度虚拟实境影片及纪录短片,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近距离接触本地非遗,趁机与传承人直接交流,从而加深对各个非遗项目的认识,亲手以影像详细纪录活动进行的过程。快来欣赏他们的作品!欲了解更多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网页。

车公庙体育馆建筑特色

位于沙田头路,邻近港铁车公庙站及秦石巴士总站,一幢新体育馆-车公庙体育馆于2020年9月17日投入服务。新体育馆设计别具心思,其中建筑师着意打破一般体育馆全室内的布局,以层层透视的形式,把户内、户外空间连繫起来,与周边的景观融合。在提供多样化康体设施外,亦为附近居民提供自然、舒适、可歇脚及休息的地方。布局层层递进 穿梭不同设施车公庙体育馆与一般体育馆不同,布局层层递进,尽量把空间感带进馆内。建筑署高级建筑师梁建航介绍说,馆内以长廊和楼梯贯通,让访客随意穿梭不同楼层、设施、庭园、平台等,同时鼓励用家互动;例如地下的儿童游戏室,便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窗,把前院的景色收入眼帘,另一边的高窗,则可看到室内长廊和其他活动室,三个空间产生视觉上的联繋,予人开阔而明亮的空间感。此外,体育馆的开放式通道,刻意不安装空调,引入阳光之外,亦促进自然通风,达致环保悭电的效果。引入阳光和自然景观体育馆背靠山峦,环境优美。建筑团队善用这自然的优势,采用透明落地玻璃,将室外大自然景观引入室内的不同空间。设计力求通透明亮,景观更开扬,打破香港一般体育馆全室内的布局。梁建航举例说,舞蹈室和多用途室的落地玻璃可看到室外的庭园,庭园背后又有山峦,阳光和自然景观从而被带进室内。此外,建筑团队亦特意在中庭种树,加上玻璃天花引入自然光,营造一个自然和舒适的环境。室内室外 不同物料不同感觉车公庙体育馆是沙田区第七个公共室内体育馆,设施包括多用途主场馆(可用作两个篮球场或两个排球场或八个羽毛球场)、舞蹈室、活动室、乒乓球室、健身室及儿童游戏室。建筑师孙振星说,馆内馆外使用不同的物料来布置,予人截然不同的感觉。主场馆的墙身和地板多用木材和暖色物料,营造较温暖的环境,相反室外多用清水混凝土墙,予人自然而粗犷的感觉。城市中的绿洲车公庙体育馆投入服务以来,馆内设施和公共空间成为附近居民做运动和休憩的好去处。我相信,大家在使用不同设施的同时,一定感受到大楼、绿化园景和周边景观间的自然和舒适,诚如建筑署的同事所言,希望新体育馆成为非一般的体育馆,服务区内居民之余,更成为城市中的绿洲。(短片由发展局提供)

不一样的学校建筑

一座以人为本的学校建筑,能够为校园创造愉悦的氛围,鼓励探索与互动。这次我们带大家参观建筑署一个位于启德发展区的项目──保良局何寿南小学,了解校舍由规划、设计到落成背后所花的心思,看看建筑师如何跳出旧有标准化的设计框框,为学生用心建造理想校园。有别于一般的传统学校建筑,保良局何寿南小学采取低层建筑设计,楼高只有四层,篮球场「破格地」设于一楼,在校内建筑群中间,营造一个中心点,拉近学生、课室与户外空间的距离。校舍设计贯彻启德发展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入了不少环保元素,例如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减少使用额外饰料;垂直绿化配合木材和金属屏风及遮阳装置,减少因日照过盛而产生的空调耗电量,同时为校园营造自然舒适的环境。因地制宜 融入社区 由于学校被邻近住宅和公路环抱,设计团队特别因地制宜,配合周边环境发挥优点。校门外的位置设小型广场,让家长有地方等候接送子女,建筑师亦以矮围墙代替高围墙,解除校园内外的隔离,增加通透感,令校舍和社区更加融合。另外,该校毗邻为圣公会圣十架小学,两所学校在布局上均往后移,拉阔校舍与对面高楼的距离,增加空间感,有利通风,亦有助减低受道路噪音的影响。两所学校中间只用植物分隔,形成共用花园,巧妙地加强两校的联繫。布局巧妙 层层递进建筑署署长林余家慧指设计团队在兴建校舍时,一直与校方保持紧密沟通和互动,希望共建理想的校园环境。我知道校舍运用了传统围村的设计概念。同事介绍说,围村有宗祠、书室,校园就有课室、礼堂、图书馆,均设置在围绕中心球场的三幢大楼,再利用长廊、庭院及接桥穿梭其中,沿着楼梯层层递进,将不同的功能空间连结起来,拉近距离,鼓励互动,营造一个小社区的感觉。大量绿化 用心建校学校的绿化面积达30%,分别位于各层平台及屋顶。参观当日,几位学生分享说,最喜欢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对出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身处其中感觉舒适,其入口采用全落地玻璃也是特色之一。设计团队表示,是特意将室内与户外空间联繫起来,一方面把自然景观带入图书馆内,增加穿透及空间感,另一方面将校园活动带到户外,延展学习空间。同学平日可以拿起书本,走出草地席地而坐,相信有助增加阅读兴趣。在建筑材料方面,学校以金属框架、木屏风及钢格栅栏,构筑多样的空间,展现不同的透明度。各层课室的窗户,均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以增加采光度和空间感。一些课室窗外特别种植了绿色植物,例如竹树,除了用作遮蔽猛烈阳光,达至屏风效果外,甘艳梅校长希望能为校园营造宁静舒泰、富文化气息的环境,有助培育学生的品德修养。 (短片由发展局提供)

植树有方•因地制宜

市民观看街道的树木时,通常只会留意树木的形态、有没有漂亮的花朵、有否阻碍交通和行人路等,但不说不知,其实在街道上选择种植哪些树木牵涉很多学问。因为每一种树木都有独特的「个性」,加上它们要在香港这个拥挤的城市生长,背后要有一系列的考虑因素。须抵受道路不同环境政府一直致力营造良好的都市种植环境,务求丰富植物多样性和提升户外空间质素,以营造市民喜爱的户外空间,因此发展局辖下的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管理组)委託顾问进行研究,为香港各类街道挑选合适的树种提供参考。这裏我们邀请了发展局园境师简介《街道选树指南》的内容,并讲解在香港街道上选择种植树种的考虑。建议种植多元化树种现时,香港市区路旁栽种的树木只有20多个品种,占市区树木约一半,但种植品种较单一,令本港的市区林木更易受病虫害影响,亦会令泥土质素下降,因而增加护养压力。发展局园境师张家维表示,《指南》的目的是根据「植树有方•因地制宜」的原则,硏究种植多元化的树种和鼓励种植合适的本地品种,藉着植物多样性以改善城市林木的适应力,从而促进生态健康,减低树木风险。简单而言,行人路的阔度、泥土容量、地下设施管道的分布、地面空间、空气流量、日照等,都会影响树木种植和生长。而各种树木的特性,例如板根、形态大小等,则会影响适合栽种的位置,因此《指南》为政府部门和业界在选择街道树种时提供参考。为了让大家更易明白《指南》所介绍的树种,以及树木对适应街道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如何重要,张家维介绍了一些适合在街道种植的树木,例如金蒲桃,开花时候雄蕊成花球状,颜色鲜艷,花蜜也是野生动物的食粮,最重要的是其基本属性适合香港街道的环境,例如能抵受路边污染、较少虫害疾病、耐风、耐旱等。应对更频繁恶劣天气另外,为应对气候变化导致更频繁的恶劣天气,以及街道树木老化的挑战,市区林木须具更佳的抗御力和适应力,以期持续发展。当年,超强颱风「山竹」吹袭本港后,导致大量树木倒塌,但同时提供了一个种植的新契机。部门在清理倒塌的树木后,会详细检查种植地点及相关范围的破坏程度,在可行和适合的情况下才重新种植树木。为使新树木能有更佳的生长环境,重新种植的树木数量会视乎环境而决定,例如在较斜(35度或以上)的斜坡不会补种树木,以保障市民安全;不会盲目追求数量或一换一的补种比例,以及部门在植树前会检视扩大现有树槽的可行性,并研究连接行人路下面的土壤空间。致力悉心护养树木在选择合适的树种后,还要确保各方面妥善配合,例如苗木质量、种植规范、妥善执行施工栽种,因此我们鼓励园境设计师及部门在进行街道树木更替和种植时,积极参考《指南》。选择合适树种只是第一步工作,后续工作相当重要,因此部门会致力悉心护养树木,透过日常护养及管理,包括每年定期进行树木风险评估,加上适时巡查及视乎需要作适当修剪,不但减低树木对公众及财物构成的风险,更让城市林木健康生长,可持续发展。(短片由发展局提供)

园境师

大家平日走过的街道,经过的建筑,有没有想过是隐藏了许多的园境设计?对大自然和设计深感兴趣Irene和 Jason,选择了发展局园境师的工作,他们目标只有一个,便是推动健康环保,发展绿色城市。园境师不单单打理花花草草,还要懂得在民生和城市规划中,找出平衡,同时又要顾及不同的部门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还得考虑年月时间对环境的影响。一草一木都得深思考究,园境师工作相当具挑战性。部门架构部门招募网页

工料测量师

当建筑设计一旦落实,工料测量师便要马上为建筑项目筹划预算及财务安排,然后撰写标书,以供建筑商竞投之用。工程开展后,工料测量师要核查建筑商的账项是否清楚,并作出适当建议,直至工程完结为止。工程完结后,工料测量师亦要检核账项,并且为工程开支总结算。另外亦要确保各单位均依照合约进行工程,当遇上合约上纷争,便要作出调解。工料测量师日常工作牵涉大量资料数据及合约条文,故此必须处事严谨、细心及有条理。另外在处理合约纷争时,要有耐心及良好的沟通技巧,处事公正,为人正直。部门架构

屋宇装备工程师

现代化楼宇生活所涉及的不同范围,例如日常水电供应、电梯、空调服务,以及紧急消防及保安系统,都有赖屋宇装备工程师设计和维持。为应时代要求,屋宇装备工程师还须考虑环保需要;但在悭水悭电的同时,亦要儘量避免对用家造成不便。最近屋宇装备工程师还开始采用悭电胆、太阳能发电及风力发电等设施,同时兼顾现代化生活和环保两方面的需要。屋宇装备工程师由于须负责为楼宇设计合适的设备,因而要有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组织力。此外还需丰富的科学知识,以便适当评估电力等系统需求,而且须具备创新精神,以满足现代生活要求。部门架构

建筑师

除了建筑物外观、空间及功能以外,与周遭环境配合得宜,符合有关建筑物条例以至环保设施方面,也要考虑周详。因此,建筑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运用美学、工程学、管理及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创新科技软件的应用,例如3D模拟室内空间,大大方便了建筑师的设计工作。想成为建筑师,首先要具备绘画天份,能将构思绘画出来。此外,还须对周遭环境及文化认识深厚,对空间及颜色触觉敏锐,而且别具创意,才能设计出有助于改善生活的建筑物。部门架构

建筑技术主任/工料测量主任

图则由建筑技术主任负责绘画,是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包含建筑师、园境师等设计意念,由承建商据以进行工程。要成为建筑技术主任,除了对建筑设计有浓厚兴趣和对电脑绘图有基本认识以外,如能兼具细密的心思和计算准确的能力,在处理图则的工作上就更事半功倍。工料测量主任接到建筑图则之后,就马上着手量度工料清单,计算所需物料和人力资源,以便製订招标文件。要成为工料测量主任,必须头脑灵活,对数字敏感度高,而且具备阅读图则的能力。部门架构

屋宇保养测量师

香港建筑物普遍有三四十年寿命,它们之所以可以历久常新,全因屋宇保养测量师做好保养维修的工作。当有需要的时候,屋宇保养测量师就会为建筑物做「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毛病,然后对症下药,再做保养维修。如有特别需要,如改变老化建筑物的用途来加以活化,屋宇保养测量师就会给建筑物进行大手术,添加一些现代化及安全设施,以符合新法例及新用途的要求。屋宇保养测量工作对建筑物有兴趣者较为合适。由于有可能遇上种种建筑上的奇难杂症,在职者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恆心。部门架构

工程监督

当承建商招标成功之后,工程监督便会进入建筑地盘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是根据合约所定下的规范,及根据图则所建造。另外亦要确保承建商进行工程时,遵守一切现行环保及安全法例。为免工程出现延误,工程监督亦要监察工程进度,不时向建筑小组汇报。工程监督特别注重纪律,监察工作要求一丝不苟,以期工程项目达致最高水准。因为要长驻地盘,以喜欢户外工作者较为合适。另外,要有良好沟通技巧以协助解决工友之间的纠纷。部门架构

结构工程师

建筑物外形不论如何美观,也需要安全稳固的结构支撑。结构工程师的职责正是把建筑设计概念,通过力学、物理学等计算及研究,变成可行的方案,以确保建筑物稳固安全。遇上天马行空的建筑设计,结构工程师就会透过精密的力学计算,既合乎安全标准,也不失美学价值。例如在兴建马鞍山室内运动场时,弧形顶部和场内无柱式设计,再加上种种环境限制,须经连串设计上的调整才能解决问题。要成为结构工程师,除了精于物理和数学以外,还须具备精密逻辑思维,最重要就是有不屈不挠的解难精神。部门架构

园境师

香港素有「石屎森林」之称,而绿化环境又是大势所趋,因此园境师绿化空间的工作日形重要。园境师的职责是为建筑项目规划和设计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户外空间,以及可持续发展而优美的绿化环境。以湿地公园为例,园境师在设计中加入生态保育元素,既在园内提供公共户外空间,也为市民提供观鸟的好去处。要成为建筑署的园境师,除了要具备创意、美感、空间感,而且对周遭环境有敏锐触觉和好奇心以外,对生态和文物保育亦要有一定认识。还须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与项目团队合作,建设优质的绿化环境。部门架构